首页 网站首页 高校大学 南京大学 查看内容

企业新闻平台 2022-7-29 10:16 7022 5

百廿南大初心在——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精神风貌讨论侧记


光亮日报记者苏雁光亮日报通讯员陈云松佘静李凌霄

在南京大学仙林、鼓楼、苏州、浦口四个校区,到处可见澎湃大气的校训——“诚朴宏伟、励学敦行”。它和南大校风——“松散务实、勤恳创新”一道,冷静滋养着这片沉淀了百廿风华的校园和低调、勤恳的南大人。

在这些林木清旷、芳香芬芳的校园里,一场围绕百廿校史精神风采和传承的大会商正在停止。对于行将迎来建校120周年的南大人,梳理和提炼什么是百廿一以贯之的追求,不管是回眸校史还是展望未来,都显得分外重要和迫切。

经过量年的沉淀和酝酿,对南大精神风采的会商,可谓恰逢当时、瓜熟蒂落。

精神传承有共鸣

曾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洪银兴以为:“南大的文化自傲不可是历史上的自傲,更是当下的自傲。新时代南大精神风采的新要求、新寄义,在南大120周年校庆到临之际,凝心聚力,非常需要。”

“求真创新”“爱国奋斗”等中国高校共有的精神品格,自然是会商中被不竭说起的内容。陈洪渊院士用“矢志许国、深究成才”来概括他对南大精神风采的期许。刚刚离任文学院院长的徐兴无和社科处副处长姚远分歧以为,这类精神传承要反应南大的奋斗史,彰显南大人对红色基因的赓续。

“开放包容”“追求出色”也是大师热议的维度。理科资深教授王守仁和新任图书馆馆长黄贤金以为,百廿精神风采与传承应有“求真、爱国、融合、出色、至真”等焦点要素。另一位理科资深教授赵曙明说:“我们的精神底色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招纳英才、办事社会,回应国家的现实需要。”

《南京大学报》老主编方延明说:“百廿校史贯串着大量动人的报国荣校业绩。让南大人出格为之感动的匡亚明、胡福明、程开甲、朱光亚等,构成了南大百廿校史精神风采的传承序列。”

这场会商活动,获得了师生员工和校友的热烈回应。在读本科生米书颖牵头的“南望今昔”团队,专门展开调研采访,并撰写了9000字长文建言献策。今年春季,在这所文理工医兼容并蓄、底蕴深厚的一流学府里,这场会商无疑激发了人们对南大成长史、南大民气灵史的热烈追溯、会商和对未来的憧憬。

风气传承映现南大底色

“精神风采有着具体的南大人、南大事、南大物作为承载。”校党委副书记薛海林以为,“南大的百廿校史是一部科学报国、人文辅国的奋斗史和爱国史。出格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南大的成长进步,全程贯串了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追求”。

说到百廿校史上报国风气之传承,南大人会想到太多先辈的动人奋斗故事和斗争精神、许国情怀。提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李瑞清,在抗战中构造西迁的校长罗家伦……

大学之大,乃是由于有报国之大师、大师长。“科学报国”是南大的传统底色。在120年的办学过程中,南大走出了6位“两弹一星”元勋、4位鼎新先锋、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和“七一勋章”获得者。“羲和号”卫星,全名“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它的两位科学与利用系统总设想师之一,是南大天文学院的副教授李川。

“对峙真理”是南大人的另一种风骨。1978年5月11日,《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亮日报》上颁发,如春雷乍响,拉开了全国范围内束缚思惟的序幕。建党百年之际,《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要作者、南大人胡福明又在《光亮日报》发文。他写道:我就是要在这个关键的时辰“喊一嗓子”。

南大百廿校史上有很多“第一”,南大教育学院院长王运来对此如数家珍——首开女禁、初创诸科、首倡中国特点高档教育系统,率先引入和国际接轨的科研评价系统、扶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摸索“三三制本科人材培育”……

明天,“第一个南大”的扶植步伐正在不竭加速,仙林、鼓楼、苏州、浦口四校区联动的成长新格式,让人线人一新。“2022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招生存规定了!”成为这两年南大官微里最火出圈的信息。南大与苏州的双双携手、强强结合,让南大党委书记胡金波、校长吕建和班子成员布满信心:“苏州校区的扶植,势必在南京大学的成长史上发生很多‘之一’‘第一’,甚至‘唯一’!”

诚铸风骨、宽生境界,南雍自有大精神

在这场大会商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吕建自始至终在凝听和思考。吕建的系统思维,让他一向想用四梁八柱的结构,构建一个可以把南大校史所折射出的精神风采和历史传承尽能够多地包容入内的框架——如同一个优异软件的底层架构。现今,他已经有了初步答案,这就是:培育人、办大学、融时代。南大的传统、今世和未来追求,都围绕这三个层面来传承。

在座谈会和几年来的各类场所,胡金波经常讲到他心目中巨大的南大办学者:从李瑞清“视教育若人命,黉舍若家庭,门生若子弟”,到陶行知“爱满全国”,再到罗家伦“常识的义务”,一代又一代南大办学者不竭丰富和成长了作为教育家的心胸与报国追求。

在胡金波看来,百廿南大,如同一方清幽泮池,它所滋养的师生,好像游弋其中悠然自得的南雍之鱼。是以,南大的百廿精神风采和传承,在新时代可以用这样十六个字来提炼:“宽德养士,至乐成学,吾道在国,与世恒新”——办学者以刻薄之德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治学者在苦学中乐学,学至于乐乃成。而校歌在百年前“吾道无穷”的祈愿,有了“吾道在国”的偏向。南大之道,道在爱国、报国、强国,在世代推移中长久创新、在天下舞台上不竭引领。

理科资深教授莫砺锋是新中国第一位现代文学博士。对于这十六字,这位古典文学大师用两个“极好”表达了对“宽”和“乐”各领四字的赞许。“刚读到时蓦地一振,越回味越感觉像我们南大人。”在现代工程学院党委第三支部为一位长江学者举行的入党仪式上,大师说起了这十六字,说起了南大往事和南大本日及未来。

对于一所百年名校,精神风采是从师生的心魂里流淌出来的信心,是在历史长河里翻涌转动、向前奋进的意志的洪流。在南京大学,这百廿追求,每一位师生、每一位校友、每一位南大人,也许都有自己的解读。但它的底色和信心,却是校歌里唱出的“一趋兮同”。跨越百廿、行将踏上新征程的南大人,将自始自终负重攀缘、砥砺前行。

《光亮日报》( 2022年05月18日06版)

来历: 光亮网-《光亮日报》

最新评论(5)

引用 我的苦恼冉 2022-7-29 10:19
祝福南大
引用 六翼天使494 2022-7-29 10:18
母校生日愉快!
引用 冀苍鸾 2022-7-29 10:18
我的母校,生日愉快!学子们爱您!520!
引用 井底燕雀傥 2022-7-29 10:17
祝南京大学120岁生日愉快
引用 老橡树1 2022-7-29 10:17
国立中央大学折枝成林

© 2022-2024 企业新闻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本站内容由网友分享或转载自互联网公开内容,如有侵权请反馈到邮箱 1415941@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加急删除请添加站长微信:15314649589

微信扫描,加站长微信

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