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首页 手机品牌 tcl 查看内容

企业新闻平台 2022-12-30 18:36 9573 0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布局

近十年来,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企业对技术的不竭攻坚,我国新型显现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改变。不但有多家企业稳居全球出货量前五的位置,而且在TFT-LCD、OLED、Mini/Micro LED等显现技术上均有结构,器件制造方面也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产业配套逐步完善,显现出强大的成长活力。

与此同时,我国IC芯片产业却照旧面临比力为难的场面,始终未能摆脱外资企业的产业链钳制。按照IC Insights统计,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范围为1865亿美圆,而国内的IC芯片的产量仅占16.7%,如此大的需求量,若何打破“缺芯”的群情也再度甚嚣尘上。

过往三年时候,发生在华为等企业身上的各种不公遭受告诉我们:科技无版图成了一句空话,极端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只能靠自己。正如TCL开创人李东生所说,“不把握上游,永久要举夺由人,存不得继续依靠的空想。”值得光荣的是,我国多年前已有备无患鞭策科技自立,近年来更是在国家计谋层面夸大科技自立的重要性。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结构


作为我国最头部的家电厂商,TCL在多年前便意想到了“焦点技术”的代价。这家开办于41年前的中国家电企业,在经过四十余年风生水起后,已经洗心革面为科技产业链上游的焦点玩家,现在更成为了我国首家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结构的企业。TCL在半导体芯片产业链扶植上都做了哪些尽力?这又能给其他厂商带来什么启迪呢?

中国的“缺芯”窘境


对于国外科技行业而言,“缺芯”是一个不成磨灭的关键词,而芯片技术在国内更是一向被视为“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

以近些年来很是热门的IC芯片为例,我国智能芯片几近全数依靠进口。在面板市场回暖的时候段,全球跨越60%的屏幕面板由国内企业生产,单论显现芯片的采购额便高达约60亿美圆,而前些年爆发的“缺芯潮”更是严重制约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产能扩大计划,就更别提进一步向高端范畴成长了。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结构


为了减缓受制于人的被动场面,寻觅国产替换成为了近些年芯片行业的一个重点。自2020年起,国内出现出一批国产IC芯片设想厂商,工信部更是不竭扶持国内芯片企业,力图鞭策供给链间配合展开芯片的研发,为完善我国芯片产业生态系统打好根本。

即使如此,当前国内IC芯片的成长仍然存在几个题目。一方面,芯片设想商很难找到合适的芯片制造商,从制程大概工艺角度来说,虽然大部分芯片不需要很高端,但量很大而且工艺节点散布较广,全部供给链是很是欠缺的。芯片产物的缺点或质量、产能题目,会间接影响终端品牌厂产物的本钱。

另一方面,IC芯片利用在分歧的产物上时,其产物形状也纷歧样,能够有分歧的接口、分歧的传输速度、分歧的工艺,需要按照具体的产物停止定制。不丢脸出,缺少焦点技术、缺少现实产物、缺少客户支持,也是限制芯片国产化成长的一个重要身分。


究竟上,非论是国内高端芯片的建造工艺、技术与美日韩等发财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还是光刻机等芯片焦点制造装备被严酷限制的现状,都让我国想要在高端芯片范畴破局显得相当艰难。


TCL的产业结构

提起半导体,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芯片,还是集成电路?这都没错。但要说TCL也是半导体企业,能够大大都人就不太了解了。究竟上,自2019年资产重组后,TCL科技便已经成为了专注于半导体显现及材料、半导体及半导体光伏范畴技术研发的企业,和专注于智能终端产物生产销售的TCL实业加以区分。

固然,近年来跨界半导体范畴已然成为行业的一股高潮,格力、华为等国内著名品牌均已加入半导体行列,TCL的决议并不算出人料想。分歧的是,TCL在半导体产业的反击显得要更快、更准、更狠,一下便瞄准本身营业之外的广漠市场连发三支利箭,力图快速扩大半导体芯片营业。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结构


TCL射出的第一支箭,瞄准的是比力罕有的半导体上游供给链。2020年7月,TCL科技收买中环团体100%股权,正式打入半导体大硅片范畴。现在,TCL中环已经成为了硅片行业龙头企业,率先鞭策硅片大尺寸、薄片化等创新工艺的利用,修建深厚的技术壁垒,构成差别化的产物上风。

TCL的第二支箭,瞄准的则是不成或缺的芯片设想行业。2021年3月,TCL微芯投资建立摩星半导体芯片设想公司,在多媒体SoC、显现驱动芯片、TCON芯片、TDDI、PMIC等停止计谋结构,负责协同TCL华星/TCL电子停止高端芯片计谋结构。经过“芯片+软件+AI算法”的软硬连系,为TCL的智能终端进一步赋能。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结构


同年5月,TCL射出了第三支箭——对天津环鑫半导体增资5.67亿元。据领会,环鑫半导体建立于2008年,首要处置SOC芯片、半导体整流芯片、功率芯片等芯片的研发与制造营业,在今年6月份还开启了6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扩产项目,力图慢慢实现高规格硅片的供给,进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自立可控水平。

除了扶植半导体芯片产业链,TCL对于高端芯片更是早有计划。早在2015年,TCL就入股了国产多媒体SoC芯片巨头——晶晨半导体;2018年,TCL投资了那时初出茅庐的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2021年,由TCL主导的AI芯片研发项目落地上海临港,TCL自研的高算力AI芯片已蓄势待发。

短短数年时候,从Micro LED显现技术到上游的硅片材料,从高端芯片设想到成熟的芯片生产,TCL可谓方针正确、箭无虚发。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结构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家电巨头,TCL具有着完善的面板/家电/显现产物产业结构。按照市场观察统计,2022年上半年,TCL华星获得了TV面板市场率稳居全球第二的好成就,TCL电视销量/销售额则持续多年均稳居全球前三,这即是产能充分、产物结构多样化的芯片利用端。


正所谓,纯真的芯片是没法真正表现出代价的。只要当芯片和产物之间有机地融合,才能开释产业整合的最大魅力。TCL同时具有芯片材料,芯片设想,芯片制造,芯片利用的才能,可以做到端到端国产化,这是其他跨界半导体范畴的厂商所做不到的功效。


构建自立协同全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夸大,“加速实施创新驱动成长计谋,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代表们以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反动和产业变化的严重机遇,以国家计谋需求为导向,会聚气力停止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果断打赢关键焦点技术攻坚战。

正所谓,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大之基、平安之要。TCL积极响应国家科技计谋,近三年净投逾千亿加速产业结构,积极鞭策光伏新能源、半导体材料和芯片设想/生产等焦点产业协同成长,打造了国内首家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结构企业,力图将刻画的宏伟蓝图酿成美好现实。

在雷科技看来,TCL的自立全产业链结构具有三大意义。首先,作为今朝行业领先的头部家电厂商,TCL的电视出货量(含代工)居全球第二,由于产量大、品类全,对于IC芯片规格、工艺节点、产能要求各不不异,是以供给链管控变得很是难,即使花费高额本钱也纷歧定能获得满足的IC芯片。

全自立产业链结构,让TCL在芯片生态、产业协同上具有了一定的上风,这样供给端可以按照需求真个要求定制、生产芯片,需求端也能更好地把控IC芯片的整体质量,从产业链最关键的环节起头抓起,有用实现本钱控制和进步产物整体本质,经过自研芯片冲破技术壁垒。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结构


其次,具有自己的芯片产业链,让TCL可以更好地鞭策产物升级,延续围绕OLED、Mini LED以及Micro-LED等新型显现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范畴延续加大研发投入。现在,在量子点范畴,TCL累计专有技术申请量位居全球前线。相信未来,TCL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的计谋需求,尽力成为引领技术变化的领先者。

不但如此,在现在这个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TCL也在高举着AI x IoT计谋,希望经过大数据、5G、AI和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产物,买通全屋智能的家居物联网结构,而高算力的AI芯片正是智能家居计谋中不成或缺的一部分。而TCL自研芯片势必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这样也能有用下降产物本钱。


TCL的芯片野望:从“中国屏”到“中国芯”的全产业链结构

最初,全自立产业链的落地,让我们面临本国卡脖子仍有一战之力。究竟上,“国产”芯片并不是什么一件罕有的事物,只是此前大部分的“国产”厂商,本质上只是挖一个国外团队,然后把供给链全数放在外洋,这样自然可以很快地把产物做出来,点亮市场。但是,一旦企业起头放量,或是研讨高端聪明芯片,动到了外洋企业的蛋糕,供给链顿时就会遭到限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缺少了供给链和需求侧的支持,国产厂商很难实现实在的量产放量。诸如TCL这类端到真个国产化,确切是国产化中最难、本钱最高的一种,但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工作。TCL产业链的建成,将有用打破国产芯片厂商遭到本国管束的场面,甚至可以说是我们面临本国“卡脖子”时的底牌。

TCL深知,企业要自立,不可以只靠自己,而是要引领、助力和带动产业链高低流的“同胞企业”一路自立,进而实现“产业链自立”。正因如此,多年来,TCL在发力自立技术创新与智造产能结构的同时,也在慎密贴合企业计谋投资高科技、高技术,经过投资、合作等手段鞭策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链的自立创新。

现在,在以中芯国际、华为、TCL等为首的企业的率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起头重视投入高端芯片的研发、制造。很多厂商挑选将半导体写入企业未来成长计划傍边,并在这方面延续不竭地投入资本,这类个人行动势必会进一步带动全部芯片制造行业的进步。而历史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在技术自立、制造自立和产业链自立上全方位发力,才能实现实在的、完全的、完全的自立。这是中国科技企业应有的认识,也是拓宽未来成长门路的契机。

最新评论(0)

© 2022-2024 企业新闻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本站内容由网友分享或转载自互联网公开内容,如有侵权请反馈到邮箱 1415941@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加急删除请添加站长微信:15314649589

微信扫描,加站长微信

企业新闻网